经济蛙类是两栖动物,既适于水的环境,又能适应陆地上的环境,在长期的饲养过程中,除了开发出以上的几种养殖方式外,人们还因地制宜地开发了其他的养殖方式。
一、庭院养蛙
就是利用农村房前屋后的庭院来进行蛙的养殖,在庭院里养蛙时,需要建造水泥池进行集约化养蛙。
放养密度为应根据蛙的个体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别,如果个体大小在10~50克时,放养密度为200~250只/米0;如果个体大小在50~100克时,放养密度为80~150只/米。;如果个体大小在1【)0~150克时,放养密度为50~80只/米。;如果个体大小在150~200克时,放养密度为40~50只/米。;如果个体大小在200~250克时,放养密度为30~40只/米0。
养殖管理的关键是驯化投喂人工全价膨化颗粒饲料,采取定位、定质、定量、定时投喂技术。另外要及时排污换水,及时分池分级饲养,观察和预防病害。
二、屋顶养蛙
这是利用城乡丰富的混凝土结构平顶房屋的屋顶的空间,来发展蛙类养殖的一项技术,要根据屋墙的条件来建造水泥池,并进行合理布局。
这种养殖方式的关键技术是要做好屋顶防渗漏工作和搭盖防暑降温的遮阳棚。如果是用自来水的还要建蓄水池,要保证自来水经过两天以上的晾晒后方可使用。其他的放养密度和管理方法同庭院养蛙相似。 |